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传染科 > 病毒性肝炎 > 乙肝
编号:53749
核苷(酸)类药治乙肝 何时能停药?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6年2月4日 大众卫生报 2016.02.04
     前段时间,一位乙肝患者的来信说她从2007年就开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,效果很好,一直保持乙肝病毒HBV DNA阴性,而且e抗原也是阴性,但一直没有出现e抗体,也就是说还没有变成小三阳。服药8年了,问什么时候可以停药。

    核苷(酸)类药物的治疗尽管不一定终生治疗,但也是很漫长的过程,过早停药往往导致疾病复发,前功尽弃。尽管以往大多数指南推荐的停药指征是达到完全的病毒学应答,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的e抗原阳性患者患者,在e抗原血清学转换持续至少1年的患者可以停药,但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,许多e抗原阳性患者即使达到上述标准停药后的复发率也是较高的。e抗原血清学转后,巩固治疗的时间越长,停药后的复发率越低,最好达到HBsAg(乙肝表面抗原)阴转后再停药。因此,大多数医生建议患者尽可能延长治疗时间。

    我国2015年版《乙肝指南》明确提出:对于没有肝硬化HBeAg(乙型肝炎e抗原)阳性患者,核苷(酸)类药物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,在达到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、ALT复常、HBeAg血清学转换后,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(每隔6个月复查一次)仍保持不变者,可考虑停药,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。该指南还建议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(酸)类药物治疗的停药指征需要达到HBsAg消失且乙肝病毒HBV DNA检测不到,再巩固治疗1年半,方可考虑停药。

    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晧东, 百拇医药